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新天科技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发布时间:2024-01-03 来源:新闻中心

  公司主要是做物联网智能水表、智能燃气表、智能热量表、智能电磁流量计、智慧水务、智慧农业节水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近年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数字中国、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农村用水计量体系的建设以及绿色低碳战略目标的加速推进下,逐步推动了能源计量监测设备的智能化、数字化、智慧化升级改造进程,为公司所处的行业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由于传统的机械式水表存在数据抄收难、人工抄表成本高、抄表效率低等问题,已不能适应能源管理部门的需求。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NB-IoT、5G等新型技术的发展,为水务管理实现智慧化转型提供了技术支撑。智能水表作为智慧城市、智慧水务建设的基础设施,近年来,我国颁发多部政策推进水务智慧化数字化建设,加快和促进了智能水表行业的发展。

  在国家大力推动智慧城市、节水型城市建设、一户一表改造、阶梯计价、农村用水计量收费等众多利好政策及前沿技术的双重推动下,我国智能水表的需求规模持续扩张,市场容量逐步扩大,无论消费量还是市场渗透率多年来均保持了持续的稳步增长。根据智研咨询整理,我国智能水表年消费量从2017年的1500多万台已增长至2021年的4200多万台,2021年相较于2020年,同比增长达30%以上。智能水表的市场渗透率在2008年至2021年期间连年提升,2008年智能水表市场渗透率仅8.1%,2021年智能水表市场渗透率已上升至40%以上,智能水表市场渗透率得到了大幅提升。

  随着新型城镇化、智慧城市、海绵城市、节水型城市及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建设,未来智能水表将会深入覆盖更多居民用户,智能水表市场需求仍处于快速成长期。根据智研咨询《2020-2026年中国智能水表市场深度调查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预计2022年我国智能水表市场销售量为5000万台,2026年我国智能水表市场销售量预计约7000万台,智能水表市场需求前景广阔。

  天然气作为一种优质、清洁的低碳能源,是实现“双碳”目标和“美丽中国”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在能源结构调整的背景下,我国政府大力推动天然气在一次性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提升,2012年至2021年,天然气占比由4.8%上升到8.9%。

  伴随低碳经济发展、能源结构调整及政策驱动,我国天然气供气总量、用气人口均呈逐年上涨的趋势。依照国家发改委数据,2021年,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372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2.7%,2017-2021年年均复合增速达11.93%,天然气需求保持迅速增加态势。

  《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22》显示,2021年全球天然气消费量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为24%。与全球相比,中国天然气占比依然处于较低水平。中国政府设定的目标是:到2030年,力争将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提高到15%左右。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能源结构的转型将会继续加快,而作为清洁能源的天然气也将有望实现稳步增长。

  燃气表作为燃气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需求与天然气供气总量及用气人口数量存在紧密联系,近年来,随着我们国家天然气消费量的进一步上升,为燃气表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因传统膜式燃气表需人工上门抄表,存在数据抄表难、效率低等问题,且无法实时监控,给燃气公司的运营管理带来不便。物联网智能燃气表解决了传统燃气表的抄表难、效率低等问题,实现了远程数据采集与控制、阶梯计价、安全监控等功能,做到了让数据多跑腿,用户少跑路,有效提升了燃气公司的管理效率,而且解决了因上门抄表给用户所带来的诸多不便等问题。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生活水平和生活品质的提高,再加上安全用气理念深入人心,使得智能化成为时代趋势,智能燃气表作为燃气运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智慧城市建设、物联网时代背景下,智能燃气表市场的规模在不断提升。

  根据智研咨询统计,国内智能燃气表在需求领域渗透率逐步的提升,2012年国内智能燃气表渗透率44.99%,到2021年增长到了84.5%。2015年-2021年我国智能燃气表年市场规模由40亿已提升至87.61亿元,2021年相较2020年,市场规模增速达13.73%。

  未来,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和智慧城市建设等政策导向以及燃气客户降本增效的需求下,智能燃气表的采购比例将会继续扩大。根据智研咨询预测,预计2024年,中国智能燃气表市场规模达到100亿元,到2028年将增长至119.23亿元。

  近年来,我国城市供水管网迅速扩张,供水量持续增长,根据住建部公布的数据,2010-2021年,我国供水管道长度及供水普及率均呈稳步上升的趋势。2021年,我国城市供水管道长度105.99万公里,较2020年增长5.26%;城市用水普及率进一步上升至99.38%。根据住建部发布的《2020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显示,2020年中国600多个主要城市公共供水管网的漏损水量为78.54亿立方米,平均漏损率为13.39%,部分城市管网漏损率高达23%以上,供水管网漏损情况严重。管网漏损不仅浪费水资源、增加供水企业成本,而且影响水质,给饮水安全带来隐患。因而水务管理部门亟需建立一个支撑整个供排水管理的智慧水务平台。

  智慧水务是充分的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及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形成“城市水务物联网”,通过AI赋能,可将海量水务信息进行及时分析与处理,能够实时监控、统计分析水质、供水管网漏损情况等。通过深入挖掘水务信息,全方面提升水务管理的效率和效能,以此来实现更全面的感知、更主动的服务、更科学的决策,以保证供水系统的安全。同时,智慧水务可以轻松又有效精简人员数量、提升运营效率、降低经营成本、降低漏损率,以此来实现水务公司纯收入能力的提升。

  2022年1月,住建部、发改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的通知》,通知提出:到2025年全国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力争控制在9%以内。同年2月,国家发改委 、住建部印发《关于组织并且开展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试点建设的通知》:拟选择50个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试点城市,目标是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高于12%(2020年)的试点城市(县城)建成区,2025年漏损率不高于8%,其他试点城市(县城)建成区,2025年漏损率不高于7%。漏损控制政策的出台将会促进促进水务公司通过增加信息化手段来降本增效,催化智慧水务景气度逐步提升。在政策和资金的推动下,管网漏损治理的市场需求将会加速释放。根据智研咨询整理数据,2020年我国智慧水务市场规模为104.4亿元,预计2025年智慧水务市场规模为209.4亿元。随着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的加快,以及智慧城市建设、水务漏损控制的大力推进,智慧水务将迎来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机遇期。

  供热是基本民生保障事业,我国人口众多、人口密集度高、用热面积大,集中供热更适合我国尤其是北方地区的居民用热。随着时下人们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近年来,南方部分城市供热需求也在一直上升。集中供热与分户供热相比,具有节约燃料、减轻大气污染、节省用地、供热质量高等优势。

  近年来,受益于国家政策和财政补贴支持、基建投资力度加大、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城镇化加速、社会消费升级和节能环保意识慢慢地加强等,全国用热需求持续增长,推动了我国集中供热行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国内供热面积和供热量持续增加。据智研咨询统计,近年来全国集中供热面积整体呈稳定上升趋势,2016年全国集中供热面积为73.87亿平方米,2021年已上升至106.03亿平方米,2021年全国集中供热面积增速为7.3%。

  据国家统计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7-2021年期间中国集中热力管网长度连年上涨。2021年全国集中热力管网长度达到46.15万公里,比上年增长了3.55万公里,增速为8.34%。

  随着集中供热面积和集中热力管网长度的提升,传统供热设施效率低且能耗过高,过量供热与供热不足现象频发,供热管理难度也随之加大,现有供热方式已不能够满足发展需求,驱使供热系统实行信息化、智能化手段。

  作为全球重要的经济体,我国正式提出 2030 年实现“碳达峰”与 2060 年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后,节能减排已不再只是倡议,更成为了全体参与者共同的行动目标。然而对于传统的热力、热电等“高能耗”企业来说,在实现双碳目标的道路上依然面临着众多的挑战,据 2020 年统计,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 100 亿吨,其中集中供热所产生碳排放近 10 亿吨,仅我国每年北方城镇供热所消耗的能源相当于英国全年所有能耗总和。实现碳减排和能源转型慢慢的变成了供热企业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在国家“双碳”战略政策背景下,现有城市供热系统和政府绿色低碳发展的策略以及一直增长的居民供热需求之间的矛盾一天比一天突出。在“十四五”数字中国建设和双碳背景下,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将为“双碳”战略的全面落地提供有力抓手。

  在大数据、AI、物联网等技术加持下,智慧供热已是大势所趋。智慧供热是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供热管理模式。它通过安装传感器、智能控制器和云计算平台等设备,实现对供热系统的实时监控、数据采集、预测和控制,以降低供热成本,提高供热质量和效率。同时,智慧供热还可以为用户更好的提供更加舒适、智能化的供热体验,如个性化温度调节、在线缴费等服务。

  受益于“双碳+旧改”政策的结构性机会,供热市场和供热企业的低碳化、智能化运营需求迅速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我国商品房竣工面积为7.3亿平方米,房地产竣工面积约为10.14亿平方米,假设北方需要集中供热的地区占比约为40%,则对应我国每年新增供热面积约为2.9-4亿平方米。根据华安证券(600909)研报,预计每年新增建筑供热面积对应的智慧供热市场空间为150-400亿元。在中国城镇化率的快速提高和双碳政策的背景下,我国智慧供热行业未来仍有较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比例较大,据统计,2015—2020年农业用水量占用水总量比例为61.16%~63.10%,平均为61.88%。然而,我国2019、2020年的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559、0565,而其他农业大国的农业灌水利用系数达到0.7~0.8。因此,提高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对发展我国农业和改善当前日益紧张的水资源供需问题意义重大。大力推进我国农业节水灌溉发展是缓解我国水资源紧缺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节约型社会、建立水生态文明体系的重要手段。

  在“十四五”规划中,已明白准确地提出建设节水型社会,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6亿亩,创建200个节水型灌区,到2025年,全国建成高标准农田10.7亿亩。由此可见,农业灌溉问题已引起国家重视。近年来我国对高效节水灌溉行业的扶持力度逐年加大,相继颁布了《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20)》、《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有利于节水灌溉行业的产业政策,2023年中央一号文《关于做好2023年全方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补上土壤改良、农田灌排设施等短板,统筹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健全长效管护机制。

  智慧农业是农业中的智慧经济,近年来,国家及政府层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鼓励智慧农业行业发展,鼓励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发展智慧农业,建立健全智能化、网络化的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体系。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农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正在被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科技进行重构和升级,互联网慢慢的变成了农业发展的重要设施,农业也正在焕发出崭新的力量。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国家数字化农业战略等多种因素的推动下智慧农业行业前景广阔。

  2021年我国智慧农业市场规模约为685亿元。根据前瞻预测,智慧农业市场规模将会维持中快速地发展,以复合年均增长率10%初步测算2022年我国智慧农业市场规模为754亿元,预计2027年将会达到1214亿元。

  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支持行业发展,仅2022年,就密集出台多项利好政策,具

  2022年1月28日,住建部、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强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的通知》,要求,实施“一户一表”改造,完善市政、绿化、消防、环卫等用水计量体系,开展供水管网智能化建设工程,推动供水管网分区计量工程,积极推广使用先进的流量计量设备、阀门、水压水质监测设备和数据采集与传输装置,慢慢地提高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的信息化、智慧化管理上的水准。到2025年,全国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力争控制在9%以内。

  2022年3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住建部发布《关于组织并且开展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试点建设的通知》,提出,试点城市(县城)不超过50个,实施供水管网分区计量工程,实施“一户一表”改造,到2025年,试点城市(县城)建成区供水管网基本健全,供水管网分区计量全覆盖,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高于12%(2020年)的试点城市(县城)建成区,2025年漏损率不高于8%;其他试点城市(县城)建成区,2025年漏损率不高于7%。

  2022年5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实施方案(2022—2025年)》,提出,在全面摸清城市燃气、供水、排水、供热等管道老化更新改造底数的基础上,加快开展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工作,彻底消除安全隐患。2025年底前,基本完成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任务。结合更新改造同步在燃气管道重要节点安装智能化感知设备,完善智能监控系统,实现智慧运行。

  2022年6月1日, 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因地制宜部署“城市数据大脑”建设,推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探索建设“数字孪生城市”,推进市政公用设施及建筑等物联网应用、智能化改造,部署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水务等感知终端。

  2022年07月13日,住建部、发改委发布《关于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提出,实施30年以上老旧供热管网更新改造工程,加强供热管网保温材料更换,推进供热场站、管网智能化改造,到2030年城市供热管网热损失比2020年下降5个百分点。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实施城市老旧供水管网更新改造,推进管网分区计量,提升供水管网智能化管理上的水准,力争到2030年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8%以内。快速推进城市供气管道和设施更新改造。

  2022年11月25日,《北京市节水条例》发布,条例明确要求,供水单位理应当建立节水管理制度,确定节水目标,取水、供水过程安装水计量设施。具备智能远传条件的,安装在线远传水计量设施,并与水务部门数据共享;水务部门应建立节水工作考核制度,将制水损耗、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信息共享与公开等纳入考核内容。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和纳入城镇公共供水范围的农村里的生活用水实行阶梯水价。农村里的生活用水应当安装、使用水计量设施,不得免费供水或者实行包费制。

  智能水表、智能燃气表、智能热量表、电磁流量计、智慧水务、智慧燃气、智慧热力的应用是“城市数据大脑”建设的基础,上述利好政策的密集出台,将会促进加快促进公司产品的推广和应用。

  新天科技是一家专注于水、电、气、暖智慧能源管控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基本的产品有物联网民用智能表系统、物联网工商业智能表系统、智慧水务、智慧燃气、智慧热力、智慧农业节水、云服务等。产品集成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块数据、数字孪生、自动控制、GIS地理信息等物联网技术,致力于为水务公司、燃气公司、热力公司等公用事业单位提供从能源计量、数据采集、数据监测、数据分析以及云平台服务于一体的物联网综合解决方案。

  公司物联网民用智能表系统最重要的包含智能水表、智能燃气表、智能热量表、智能电表及相关的软件系统,该产品主要使用在于居民用户水、气、暖、电的智慧化管理,产品采用了物联网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零功耗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可实现远程数据采集、远程数据监测和远程控制阀门的开关。另外,还能轻松实现阶梯计价、异常报警、欠费报警等功能,解决了水务公司、燃气公司传统的人工上门抄表难、收费难、异常无法及时有效地发现等问题,同时,也避免了因人的因素造成的漏抄、误抄、少抄、人情抄、抄表扰民等弊端,并且可有效保护居民生活的私密性和安全性,符合人们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LORA智能远程抄表系统 NB-IoT物联网远程抄表系统 GPRS/GSM智能远程抄表系统

  公司物联网工商业智能表系统最重要的包含智能电磁水表、智能电磁流量计、智能涡街流量计、智能金属管浮子流量计、智能时差式超声波流量计等,该产品主要使用在于大用户用水贸易结算计量和监控,供水管网流量、压力测量监控,区域漏控,水利计量等,系统可远程监测大用户及管网用水流量及压力,并通过数据分析查找管网和区域的漏损情况,可大大降低水资源的流失,降低产销差,提高供水收益率。

  新天科技智慧水务系统围绕水务企业战略发展目标,整合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和GIS地理信息、物联网技术,可将水厂生产、压力、水质、流量、能耗、二次供水等供水系统的诸多要素建立关联,统一到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平台,实现水务公司从“水源头到用户水龙头”的全过程智慧化管控。

  通过供水数据建模分析、管网空间分析、水力学模型,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让水务公司的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流程化、精细化、电子化、网络化和动态化。同时,通过全过程运行数据采集存储、运作情况可视化展示、调度分析决策、业务过程管理、异常检测预警及运行能效分析和智能报表管理等,可有实际效果的减少管网爆管、降低漏损率,来保证水务公司的供水系统安全。

  新天智慧水务管控一体化平台包括“两大中心、六大板块以及 38个子系统”,覆盖了水务公司的生产、管网、营销、服务、运营以及决策等业务领域。

  公司智慧水务业务应用体系主要有智慧管网及调度(管网地理信息 GIS系统、SCADA生产调度管理系统、在线实时水力仿真模型、产销差与DMA管理系统、管网巡检系统、二次供水在线管控系统)、智慧生产运维(自动化生产控制管理系统、智慧生产运维管理系统、点检定修及资产管理系统、水质管控分析系统)、智慧客服(营业收费系统、用户报装系统、呼叫中心系统、移动互联营业厅APP)、智慧计量(移动互联抄表系统、大用户在线监控系统、智慧计量远传抄表系统、表务管理系统)、智慧工程、智慧办公等。

  新天科技智慧燃气整合云计算、大数据和GIS地理信息、物联网技术,实现燃气场站、压力、气量、可燃气体、能耗及供气设备的实时感知和城域化汇集管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手段、融合行业先进管理模式、充分挖掘数据价值,实现燃气业务系统的控制智能化、数据资源化、管理精准化、决策智慧化,以保障燃气设施安全运作,打造“智慧、低碳、绿色、环保”的现代化燃气运营管理模式。

  新天智慧燃气包含智慧场站、智慧管网、智慧营销、智慧运营、智慧服务、智慧决策六大模块。

  新天科技智慧热力围绕热力企业战略发展目标,整合云计算、大数据和GIS地理信息、物联网技术,实现供热系统“源-网-站-户”所有的环节供热设备的实时感知和城域化汇集管理,通过供热数据建模分析、管网空间分析、管网仿真模型,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供热系统的整个生产、运营和服务流程,并做出相应的处理结果辅助热力公司做管理和运维,来保证可靠供热,降低能耗,提升运营管控能力,实现能源数字化管控。系统最重要的包含:热网管控、全网平衡、节能控制、客服营销、计量集抄、运营管理六大模块。

  公司智慧农业节水系统主要是针对农业灌溉用水量大,灌溉效率低下和用水浪费严重等问题而开发,利用移动网络、云计算和无线通讯等技术,实现对农作物旁边的环境进行信息采集、信息传输及自动化控制,并可根据采集的气象数据、土壤墒情、作物品种、地区特点等自动实施远程灌溉、定量灌溉、精准灌溉。同时,让管理者通过计算机、手机、展示屏等多种方式,足不出户就可以每时每刻掌控灌区的土壤墒情、农作物长势、气象环境等信息,进而打造智能、节水、生态、高效的“e灌区”,打破传统的靠“感觉+经验”的农田灌溉模式,大幅度的提升水资源的灌溉利用率。

  系统最重要的包含:泵房自动化控制管理系统、太阳能节水灌溉系统、土壤墒情监测系统、气象监测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地下水位监测系统等,适用于大中型农业灌区、果园、高尔夫球场、公共绿地等节水灌溉工程。

  公司在为用户更好的提供数据采集终端的同时,并定制开发管理软件系统,系统能实现远程采集数据、远程计费结算和阀控、漏测分析、异常告警监控等功能,通过多维度数据的采集,利用数据中台系统自动进行数据清洗、汇总分析,并以图表方式向各级管理者提供业务数据呈现,满足能源管理部门日常管理需要。另外,为让水务企业更方便的联接客户,业务实现电子化、在线化,公司打造了基于 SAAS云平台体系的智慧水务轻量级统一业务支撑平台,以 SAAS云布署、模块化、轻量级的设计原则,提供多种线上业务办理渠道及自动服务终端设备渠道,实现“云缴费”、“云抄表”、“云巡检”、“云数据”、“云工单”、“云报装”等云端服务,同时借助集约化管理的模式,对外连接客户、员工、在线设备及合作伙伴,对内形成企业数据化资产,帮助供水服务更加惠民便民。

  公司主要采取的是“研发+采购+生产+销售+服务”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实行“订单式生产”,由经营销售团队面向客户进行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客户要产品签署订单后,研发中心确定技术路线和产品方案,生产调度人员安排生产计划,物控部根据材料情况保证原材料的供应,生产部严格按照行业标准、工艺流程开展生产活动,产品生产制造完成后将货物交付客户,待客户完成产品验收后公司确认收入。

  公司是国内较早从事物联网智慧能源综合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之一,在智慧能源信息化领域已深耕二十余年,产品覆盖了水、电、气、热的数据计量、数据监测、数据分析以及云服务等,公司是行业内少有的集智慧水务、智慧燃气、智慧热力、智慧农业节水等于一体的智慧能源管理物联网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

  公司拥有数百项的专利技术,经过 20余年的经验积累,公司在研发技术、销售网络、品牌建设、质量管控、综合服务能力等方面具有领先的优势。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国物联网100强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全国质量信用优秀企业”、“河南省创新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公司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取得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认证和CNAS实验室认证,并通过了国际软件成熟度模型最高级别CMMI5级认证,软件研发实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公司作为行业内较早从事智慧能源解决方案的企业,与全国众多的水务公司、燃气公司、热力公司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有着非常丰富的从业经验和优秀案例,在市场上拥有良好的口碑和较强的品牌影响力。公司产品获得了全国质量信誉保障产品、中国绿色环保产品、全国仪器仪表行业质量领先品牌、全国计量行业质量领先品牌等荣誉。基于公司深厚的技术积淀和可靠的产品的质量以及完善的服务网络,公司在行业内竞争优势突出,无论是从产品的技术先进性、品质和生产规模,还是市场占有份额上,公司在国内同行业内均处于领先地位。

  1、数字中国建设,能源、市政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促进公司商品市场需求旺盛

  近些年,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力推进了数字中国、智慧城市、数字乡村的建设,国家也陆续出台多项政策推动市政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在城市数据大脑加快建设的背景下,交通、能源、市政等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速度在极大的提升,市政公用设施等物联网的应用规模逐步扩大,智能表等感知终端及智慧化软件系统市场需求旺盛。

  2、节水型社会建设,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用水计量设施的安装,逐步扩大了公司产品的市场空间

  当前,我国水资源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渐突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转变高耗水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势在必行。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这是新时期做好节水工作的思想指引和根本遵循。

  为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业与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已联合印发《“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 2025年,基本补齐节约用水基础设施短板和监管能力弱项,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很明显的成效。目前,全国多地已深入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节水型社会建设促进了智能水表、智慧水务等节水系统的应用。

  另外,2021年2月,中央、国务院印发一号文件《关于全方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指出: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中小型水库等稳定水源工程建设和水源保护,实施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和小型工程标准化改造,有条件的地区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到2025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8%。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使公司产品将更加贴近农村市场,随着农村里的生活用水、农业灌溉用水计量监测设备的覆盖,公司产品逐步在农村得到拓展应用,农村市场逐步扩大了公司产品的市场空间。

  城市管网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设施,国务院办公厅要求,在全面摸清城市燃气、供水、排水、供热等管道老化更新改造底数的基础上,要抓紧健全适应更新改造需要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加快开展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工作,2025年底前,基本完成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任务。管道老化更新改造纳入国家“十四五”重大工程。同步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促进对管网漏损、运行安全及周边重要密闭空间等的在线监测、及时预警和应急处置。老旧管网的数字化更新改造,为公司智慧水务、智慧燃气、智慧热力等产品创造了更大的市场空间。

  “双碳”背景下,供热行业将面临节能减排压力,2020年底我国城市集中供热面积已达 99 亿平米,北方采暖地区建筑运行能耗和碳排放量约占全国能耗和碳排放量的 11%,供热高能耗、高排放以及使用浪费现象日趋严重。当前在双碳发展目标下,提供热量并节约能源亟待推进,节能降耗将为低碳减排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将加快全社会数字化、智慧化转型,双碳目标将为公司带来中长期战略机遇。

  公司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智慧能源物联网产业生态,产品品种类型较为丰富,产品兼具民用物联网智能表、工商业物联网电磁流量计、智慧水务系统、智慧节水灌溉系统等,是国内少有的具有水电气热物联网综合解决方案的上市公司。可为能源管理部门提供从数据采集终端、计量抄表系统、生产调度系统、管网巡检系统、DMA分区管理系统、水质管控分析系统、二次供水在线管控系统和云平台服务于一体的整体解决方案,在市场之间的竞争中公司技术优势突出,总实力较强,促进了公司经营业务的稳步发展。

  公司作为物联网智慧能源行业内规模较大的上市公司,从始至终坚持以“掌握核心技术,不停地改进革新”作为核心竞争力,自成立以来,企业主要聚焦于水务、燃气、热力等领域的物联网解决方案的产品研制与生产。企业具有数百项的专利技术,经过 22年的经验积累,公司在研发技术、市场营销、品牌建设、产品质量管控、供货响应速度、智能制造以及综合服务能力等方面具有领先的优势。基于公司深厚的技术积淀和项目经验,公司在行业内竞争力进一步得到增强,市场地位和市场占有率不断的提高,助推了公司进一步的高质量发展。

  公司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中国物联网100强企业,自成立以来公司一直专注于智慧能源物联网解决方案的研发和生产,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卓越的IPD产品研发体系,拥有一支高素质、经验比较丰富的开发团队,具有强大的研发技术创新实力,研发团队在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软硬件结合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行业应用经验。可依据市场需求和用户个性需求快速提供灵活多样的产品和服务,使用户得到满足多层次需求。

  公司通过了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和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的实验室认证,取得了CMMI体系的最高等级CMMI5级评估认证,主导或参与制定了6项国家标准、1项区域标准、14项行业标准、13项团体标准,拥有专利、软件著作权数百余项,具有较为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技术与解决方案,在行业内技术优势突出。报告期内,公司新增39项专利技术(其中新增1项发明专利,新增27项实用新型专利,新增11项外观设计专利),新增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4项。

  公司是国内较早专门干公用事业领域智慧化、信息化管理的高科技企业之一,早于2001年就研制出非接触IC卡智能表管理系统、于2007年研制出低功耗无线自动路由物联网智能表系统,于2016年率先研制出目前技术最先进的NB-IoT物联网智能表系统。公司已深耕智慧能源管理二十余年,在行业内先发优势显著,对客户的真实需求、产品功能和技术发展的新趋势有更深入的理解,公司可按照每个客户不同的应用场景提供对应的技术解决方案。目前,公司为国内众多水务公司、燃气公司、热力公司等提供了智慧化解决方案,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

  公司打造了一支专业化的营业销售队伍,通过直销和经销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布局营销网络,公司营销网络覆盖国内 30多个省市自治区,形成了覆盖面较广的营销网络体系,更好地满足了不一样的区域、不同类别客户的需求。目前,公司产品覆盖全国每一个省市并远销印度、尼日利亚、阿联酋、土耳其、肯尼亚、蒙古、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加纳、厄瓜多尔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自成立以来,公司一直专注于智慧能源行业,经过 20余年的经营和积累,产品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在行业内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凭借公司自主的研发实力、优质的产品的质量以及完善的服务网络,公司与国内众多大型的水务集团、燃气集团、热力公司成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产品得到了一大批客户的信赖和认可,公司品牌知名度较高。在中国著名品牌产品评选中,公司物联网水表、物联网燃气表等系列新产品入选《中国著名品牌产品》,公司商标被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评为“河南省著名商标”,另外,公司获得中国质量检验协会颁发的“全国仪器仪表行业质量领先品牌”、“全国计量行业质量领先品牌”等称号。

  公司以“看似偶然的小问题,不解决一定是大灾难”作为质量管控的指导思想,对质量上的问题始终保持高度的重视,设立了质量管理中心,严格按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做质量把控,引入了精细化生产信息管理系统(MES),对产品质量进行全生命周期管控,使得公司产品从设计、原材料、生产到交付整一个完整的过程都处于严格的管控状态,以确定保证产品质量的可靠性、稳定性以及可追溯性。公司产品质量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评价,凭借稳定的产品质量公司荣获“质量信用等级AAA级信用企业”、“质量标杆企业”、“质量兴企科学技术创新领军企业”、“全国质量和服务诚信优秀企业”、“全国质量检验稳定合格产品”、“全国质量信誉保障产品”、“全国质量诚信先进企业”、“全国质量信得过产品”、“全国产品和服务的品质诚信示范企业”等。

  公司格外的重视团队建设,组建了一支稳定、专业、高效的团队,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引进、培养、使用、激励专业人才的管理机制,汇集了一批集互联网、物联网、电子信息自动化领域的技术、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通过有效的管理考核培训体系,激发团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和推动员工能力的不断的提高,进而增强公司的凝聚力。同时公司推行产学研工作的深入开展,促进公司和高校间的技术资源整合、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人才教育培训,使得公司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准确把握行业技术与下游市场的发展的新趋势,为公司持续健康的经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公司提倡技术为本,设备先行,格外的重视自动化与智能化的投入,建设了目前国内智慧能源领域规模较大的智慧化工厂,采用大量先进的自动化设备,打造了智能化、自动化以及契合公司产品结构的高度柔性化生产线,通过不断的技术改造和设备的迭代,减少人员对生产的影响,大幅度提升效率与品质。公司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了智能贴装系统、智能检测系统、智能包装系统、智能物流周转系统、产品质量追溯系统、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IPD产品研发管理系统、BPM业务过程管理系统等,对人员、生产设备、原材料、生产的基本工艺等进行严格管控,实现数据的实时监控,通过数字化工厂与大数据的应用不仅大幅度的提升了公司的生产效率和管理上的水准,降低了人力成本,而且通过机联网系统可有效对产品质量进行追溯,以保证在稳定受控的条件下,持续生产符合客户真正的需求的高品质产品。

  公司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智慧能源物联网产业生态,产品品种类型较为丰富,产品兼具民用物联网智能表、工商业物联网电磁流量计、智慧水务系统、智慧节水灌溉系统等,是国内少有的具有水电气热物联网综合解决方案的上市公司。可为能源管理部门提供从数据采集终端、计量抄表系统、生产调度系统、管网巡检系统、DMA分区管理系统、水质管控分析系统、二次供水在线管控系统和云平台服务于一体的整体解决方案。

  2022年,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全球经济稳步的增长放缓。国内新冠多地管控,对公司原材料采购、产品运输、施工安装等都有一定影响。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公司紧密围绕经营目标,上下一心、合力攻坚,积极应对多重压力和挑战,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2022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2,167.35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9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5,040.04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39%。

  2022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市场环境,公司创新思路,持续推进市场开拓和管理升级,以聚焦战略客户、培育优质客户、挖掘潜力客户为经营销售的策略,紧抓数字化的经济带来的产业机遇,持续推进营销创新,加大力度提升智慧水务、智慧热力、电磁流量计等毛利较高产品的推广和应用。同时也加强国际市场的开拓力度,提升海外品牌影响力和市场覆盖率。

  公司持续沿着产品系列化、研发深度化、技术自主化方向发展,紧贴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的新趋势进行前瞻式研发。报告期内,公司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研发体系做调整优化,并结合行业发展的新趋势,积极研究新产品新技术,满足多种客户差异化的需求,充分的发挥公司在智慧能源领域的技术优势,不断保持和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2022年,公司积极构建人才发展体系,加强核心骨干人员梯队建设,持续推进薪酬体系改革,营造有利于人才创新的企业文化,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充分激发管理团队和骨干员工的积极性。

  公司以“变成全球智能表和智慧能源行业的领导者”为愿景,以“实现能源节约,创造智慧生活”为使命,以“不停地改进革新、掌握核心技术”作为公司的竞争理念,未来,在持续做大做强智慧水务、智慧农业节水、智慧燃气、智慧热力主业的同时,进一步拓宽公司业务领域,积极布局市场空间更大的光伏行业,以抓住全球绿色能源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历史机遇,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持续为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

  2022年,面对反复的新冠管控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新天科技从始至终保持战略定力,把握数字中国建设和“双碳”战略带来的产业机遇,通过业务战略、技术战略、人才战略构建了详细的战略规划,以持续扩大公司的技术一马当先的优势和行业竞争优势。2022年度,虽然经历反复新冠管控的扰动,但公司经营情况总体保持稳定发展。

  展望2023年,随着宏观经济复苏以及新冠防控措施的优化,外加行业多项利好政策的推行,公司所处的行业将会促进迎来黄金发展期。2023年,公司将秉承“创效益、铸品牌”的经营策略,奉行“稳健经营、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坚定信心,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继续深耕主业物联网智能表、智慧水务、智慧燃气、智慧热力、智慧农业节水等业务。同时,积极引进高端研发人才,加大力度布局市场空间更大的光伏行业,以拓宽公司业务领域,增加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推动公司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2023年,公司将继续沿着产品系列化、研发深度化、技术自主化方向发展,增强科研实力,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以客户的真实需求为导向,丰富现有产品线,持续推动产品迭代升级,夯实产品技术领先地位。

  进一步加强渠道建设力度,拓宽销售经营渠道,以聚焦战略客户、培育优质客户、挖掘潜力客户为经营销售的策略,紧抓数字化的经济带来的产业机遇。加强高毛利和附加值更高产品的经营销售的策略,实施差异化的创新竞争机制,提升公司品牌价值,持续提升公司产品市场占有率和优质客户的占比。同时,随着新冠防控政策的优化,加强国际市场的开拓力度和重点市场的渗透率,对标国际主流厂商,提升产品总实力,增加国际市场的收入规模,力争成为全世界一流的智慧能源设备及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

  公司将持续推进制度建设,优化供应链数字化系统,实现更科学的库存管理,合理控制采购成本。另外,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持续推进智能制造和生产自动化创新,提高自动化水平,降低人力成本,强化降本增效意识,提升公司的经营效益,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公司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强人力资源管理,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完善人力资源规划和企业文化建设,建立支持公司中长期战略发展的“人才储备”机制,以合理的机制来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为优秀人才提供发展平台,让奋斗者有用武之地。同时,进一步加大创新激励政策,通过专项奖励、职务晋升、股权激励等措施,留住核心人才,为公司长远发展积蓄力量。

  公司将持续加强现金流量的管理,优化公司资产负债结构,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同时,进一步加大应收账款周转速度,持续严格执行应收账款分类管理制度,对重点账龄较长的应收款项制订专项策略,针对有几率存在的不良应收账款,及时启动内外部应收账款回收措施,让资金管理做到销售和回款齐抓并管,实现公司的高质量发展。

  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光伏发电逐步实现大规模“平价上网”的背景下,叠加“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积极政策的不断推出,全球光伏产业得到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根据欧洲光伏产业协会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底,全球光伏累计装机容量已超过940GW,年新增装机量由2000年的0.3GW增至2021年的167.8GW,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5.16%。根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到2030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量有望达到1,721GW,到2050年将进一步增加至4,670GW,全球光伏市场发展的潜在能力巨大。

  在政策支持与技术革新的共同驱动下,我国光伏产业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依照国家能源局统计,2022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87.4GW,同比增加60.3%,呈现高速增长趋势;累计光伏并网装机容量达到392.04GW,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均为全球第一。

  受益于全球和中国光伏装机市场的爆发,光伏逆变器作为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中的核心设备,其出货量伴随光伏装机量的上升而同步增长。根据WoodMackenzie发布的数据,2016-2021年全球光伏逆变器出货量从81.3GW上升到225.4GW,复合增长率达到

  为积极把握新能源加速普及带来的市场机遇,公司在深耕主业的同时,凭借公司20余年来积累的自动控制技术、微电子技术、通讯技术和传感技术等深厚的智能控制产品的研发、生产管理经验,积极向逆变器领域延伸拓展业务,丰富公司产品品种类型,以增加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目前,公司已成立光伏事业部,并组建了经验比较丰富的技术团队和管理人员,相关这类的产品已处于研发实施阶段。

  2016年9月,公司完成了非公开发行股票,本次非公开发行募投项目公司做了慎重的可行性研究论证,但不排除由于受到国家行业发展政策,以及项目组织实施、成本管理、市场之间的竞争加剧等因素的影响,致使项目的开始盈利时间及盈利水平与分析论证的结果出现差异,存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投资回报率低于预期、影响企业盈利能力和成长性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及时掌握国家相关行业发展政策,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并加强人力资源体系建设,完善人才激励约束机制,强化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另外,公司也将通过整合业内优质资源,加强与上下游客户的战略合作,不断开拓新的市场领域,巩固公司整体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

  公司在产业整合过程中,审慎选择具有产业协同效应的标的企业进行合作,并且对交易标的未来发展、盈利预测进行了合理预计,但因标的公司受行业发展、经营管理、市场竞争加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后期若收购标的不达预期,公司将会产生商誉减值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紧密关注标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风险,加强业务协同、财务管控力度,降低商誉减值风险。

  由于受国家产业政策的推动和新技术的应用,智能表市场需求强劲增长,智能表产品不仅价格比较高,毛利率也远远高于普通机械表,智能表产品的高毛利率水平未来也会吸引更多的厂家进入该行业,未来市场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尽管公司在技术、品牌、质量、营销、成本控制等方面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但如果后期公司不能持续提升技术水平、增强创新能力、加强成本控制、提高公司产品的议价能力,会导致公司产品毛利率有可能下降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一方面要不断持续提升产品研发技术水平,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公司研发性价比更高的新产品来完善公司产品链条,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提高公司纯收入能力;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公司产品的品牌建设,增强公司的营销能力,提升公司产品的议价能力,同时加强公司产品的成本控制,降低公司产品的单位成本,提高公司产品的毛利率。

  公司的主要原材料为集成电路及电子器件、金属表壳等,材料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比例较高,如果未来公司主要原材料价格发生大幅上涨,或者产品的技术革新导致新型原材料价格较现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而公司未能继续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应对,公司将面临原材料成本上升而导致毛利率下降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加大研发投入和科技创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并密切关注主要原材料价格走势,及时调整原材料采购计划,拓宽采购渠道,增强议价能力,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

  智慧能源信息化领域具有整体高速发展、技术快速迭新等特点,产品需综合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挖掘、自动控制等技术,同时满足客户不断增加的差异化需求,这对公司提出了更高的技术开发要求。若公司不能准确判断技术及产品发展趋势,或未能有效投入足够的科研开发力度,不能持续提升技术水平及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主动适应市场的新变化,导致新技术的开发、新产品的研发出现问题,则可能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

  应对措施:公司将坚持自主创新,不断优化研发流程,进一步完善研发组织及研发团队建设,积极引进高端、复合型人才和加强内部人才培养,持续优化研发与市场信息反馈机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公司的经营规模和业务范围不断扩大,人员也在持续扩充,公司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日益复杂,这对公司管理层的管理水平及驾驭经营风险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公司管理水平不能及时提高,组织模式和管理制度未能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而及时作出调整、完善,各类专业人员不能及时到位并胜任工作,存在因公司快速成长而产生的管理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加强对管理人员的选拔、任用、培训、学习、提高的机制,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管理能力,并进一步健全科学决策机制,优化业务流程,促进公司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太阳能盈利能力平平,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智慧农业盈利能力比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新天科技盈利能力比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华安证券盈利能力平平,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是传播更多详细的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联的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扫一扫 更多精彩

扫一扫,加好友

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