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欧宝官网入口 > 超声波流量计

技能筑梦想 建功新时代——兴县全方位打造高质量就业新高地纪实

发布时间:2024-01-01 来源:超声波流量计

详细介绍

  9月13日,由兴县县委、县政府主办的“技能筑梦想 建功新时代”第四届兴县职业技能大赛在万众期待中拉开序幕。市政协副主席、兴县县委书记乔云,县长梁文壮等领导来到现场,致辞祝贺、鼓劲加油,用实际行动积极倡导技能筑梦、勤劳致富。

  在焊工比武现场,随着裁判员一声令下,10位电焊工人手起枪落,一时间,焊花飞溅,烟雾升腾,不到五分钟几块钢板在能人巧匠的淬炼下,变成了一个个平整光滑的建筑构件,充分展示出了技能工匠的能力水平。评委们品头论足,看速度、比质量、记分数、算结果,现场气氛庄重热烈。

  在瓦工比武现场,几位能工巧匠早已做了充分的准备,砖头、水泥、瓦刀一应俱全,比赛口令刚刚下达,身手敏捷的工匠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开启了比赛模式,随着秒表的跳动,不一会儿,一堵规整美观的砖墙就地形成。速度、质量、规格让人惊叹,赢得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比赛中,工人师傅们专注用心、现场观众的心弦紧绷,热切关注。随着比赛进程,现场气氛时而紧张、时而轻松,现场掌声欢呼声彼此起伏。

  此次比赛涵盖了瓦匠、贴砖、电焊、电器维修、家政服务、保洁、保姆、剪纸、刺绣、美容、美发等27个专业,吸引了360名选手同台比拼、现场过招。

  近年来,兴县坚持把技能人才教育培训、技能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持续开展订单式、菜单式、滚动式培训,有效促进了群众就业增收。今年,围绕打好“民生改善”牌的决策部署,接续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目前已完成各类培训2625人,为全县乡村振兴和转型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保障、技能保障。

  “此次技能大赛共设置7大项目26个工种,既有体现兴县工业特点的焊接、电工等项目,也有体现特色劳务品牌影响力的养老陪护、‘晋绥风味’特色小吃等项目,还有当前新兴起的产业信息与通信技术、创意艺术等项目,我们举办这样的活动,旨在夯实民生事业的基础,激励更多的人尊重劳动、崇尚技能,勤劳致富,实现技能强、就业好、百姓富的发展目标,全面筑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石。”县委副书记、政府县长技能大赛组委会主任梁文壮说。

  “举办本次职业技能大赛,既是对全县‘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发展成果的检阅,也是对广大技能人才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精神风貌的展示,目的是,要在比学赶超中,交流切磋,提升技能、促进就业,营造技能筑梦、技能致富的氛围为全县全方位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作出新贡献。”县委副书记、县长梁文壮说。

  奥家湾乡曲家沟村的奥美琴,6年前还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在驻村工作队的引导扶持下,参加了兴县人社局组织的母婴护理、养老护理培训,刚结业还未离培训班就被太原红马甲家政服务公司“抢走”。经过几年的勤学苦练,她又获得了养老陪护、家政服务职业资格证书。如今,已成为享誉省城的“名星”保姆和照护行业的金牌讲师。

  2022年7月28日,在兴县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上,奥美琴斩获了养老陪护项目的桂冠,后又代表山西队参加全国健康照护行业大赛并闯入决赛。为了培育典型,引导激励更多的人向榜样看齐、向典型学习,县里多次邀请奥美琴参加兴县技能比武、劳务输出活动,用身边人教育身边人,激励身边人、带动身边人,引导更多的青壮年劳力通过参加技能比赛,增长技能、提升本领,实现技能筑梦、增收致富。

  90后小伙张凯,经过三个月的技能培训和严格的职业技能鉴定后,小张和他的伙伴们纷纷拿到了兴县人社部门颁发的电工职业资格证书,成为他们走向就业的“敲门砖”,如今实现了稳定就业持续增收。

  “欲想居家不染尘,请找‘状元康小玲’,旮里旮旯都理清,窗明几净倍温馨。”“三转婆姨”康小玲,通过参加家政培训班成为享誉全县的擦玻璃冠军。在兴县第四届职业技能大赛中再次获得了“兴县技术状元”光荣称号,凭着这块金字招牌,上门找她服务的客户慢慢的变多,让她应接不暇,她周边的妇女姐妹们也跟着她一起吃起“技能饭”。走上领奖台时她感慨道“做梦也想不到,擦玻璃还能擦出个冠军来”。

  据统计,2023年兴县共开展技能培训68次,输出技能人才2215人,全县“人人持证技能社会”目的基本实现。

  同时,兴县结合“村改居”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兴县建立起脱贫劳动了就业帮扶台账和非脱贫劳动力就业台账,动态管理、精准施策,举全县之力,全方位高质量做好就业帮扶工作。

  “一技在手、生活无忧”。9月13日,“匠心筑梦技赢未来”第四届兴县职业技能大赛隆重举行,54名顶尖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分别被授予“兴县技术状元”“兴县技工”等荣誉称号,在全县“学技术、比技能、创一流”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兴县人社局相关负责的人介绍到,去年,兴县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327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527人,两项工作目前位列全市前茅;实现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20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50%;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控制在4%以下。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今年,兴县被省人社厅评为“促就业先进县”,荣获倾斜分配就业激励资金150万元,系吕梁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

  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稳定之基,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社会稳定的“压舱石”。坚持就业优先战略,逐步扩大就业容量,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是事关老百姓饭碗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

  8月21日,市政协副主席、兴县县委书记乔云来到帮扶车间调研就业帮扶、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等工作。

  乔云仔细地了解车间规模、生产经营现状以及吸纳脱贫劳动力就业、工人工资收入等情况,叮嘱企业负责人要立足本地优势,用好扶持政策,努力把企业做大做强。

  “要牢牢把握产业与就业这两个推进乡村振兴、促进群众增收的重要抓手,始终把脱贫人口稳岗就业摆在突出位置。有关部门要主动履职,强化服务,加大对企业的帮扶指导,落实好各项扶持政策,积极帮企业纾困解难,千方百计增加帮扶车间数量,提高车间经营水平,切实发挥好帮扶车间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脱贫户增收的作用,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乔云语重心长地说。

  兴县曾经是山西省10个集中连片贫穷的地方之一,全国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兴县15个乡镇的244个行政村,先后累计迁出1481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572人。

  为此,兴县建立了柳叶沟新城家园、乔家沟城东社区等四大城郊安置点和瓦塘镇四兴村、圪针龙村等15个乡村易地搬迁移民点。

  为了让这些人实现住有所居、业有所就,兴县人社局一方面在移民点设立就业服务工作站,对各村搬迁到来的贫困户就业情况挨门逐户摸排登记建立台账。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在社区开发公益性岗位,开办扶贫工厂,使弱劳力、半劳力群体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同时根据本人意愿和需求,通过兴县在东胜、太原、神木等地设立的就业服务站,向外输出青壮年劳力。

  兴县车家庄扶贫车间是兴县乔家沟移民社区的配套就业基地,2000平方米的车间错落有致、干净整洁,承载着200多名易地搬迁脱贫户“业有所就”的梦想,现代化车间的气息扑面而来。

  告别盛夏,迎来初秋,走进隆圣龙制衣车间,100多台缝纫机整齐排列,来自移民社区的妇女们,双脚放在踩踏板上,一手把握机头一手推送布料,伴随着缝纫机哒哒的响声,碎片化的布料不一会儿就成了一件件成衣,仿佛一夜之间这些妇女们都成了“能工巧匠”。

  来自兴县魏家滩镇的张改珍看到记者的到来,停下了手中的活计。“以前在村里每天就是围着锅台转,不是做饭就是去地里干点农户,每天是灰头土脸一年下来也赚不下几个钱,现在是干着体面的活、做着工厂的钱,真是没想到”张改珍满脸激动。

  兴县隆圣龙制衣厂李锡进说,为帮助这些异地移民户实现就业,制衣厂因地制宜、因人设岗,千方百计满足每个人的就业需求。“为了最大限度增加他们的收入,厂里建立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激励机制,熟练工工资能够达到3000元以上,最多的能赚到4800元。仅车家庄扶贫车间的两家企业就为易地移民户提供了380个就业岗位。”

  据相关部门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2327人,登记失业率4%以内,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527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0995人,完成市定任务90000人的112.22%,几项指标均排全市第一。

  “十三五”以来,兴县坚持把“人人持证、技能社会”作为高质量转型的重要举措,持续开展订单式、菜单式、滚动式培训,累计完成全民技能培训6.4万人。

  为了全面满足市民技能培训需求,兴县整合县公共实训基地、职教中心、电大、职业中学等多个平台,持续开展“订单式”培训、“定向式”就业,重点培育“兴县焊工”“兴县电工”双名片,着力打造“晋绥风味”“兴县技工”双品牌。

  如今,兴县已形成了“一平台(兴县创业就业服务平台)、二中心(创业就业服务中心和县外就业服务中心)、三基地(技能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农村实用技能培训基地、创业就业孵化基地)”的就业保障格局,建成省市县乡四级网络化、网格化就业大网,形成了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和体系。

  奋进新时代,逐梦新征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兴县正满怀豪情,扬起干事创业的风帆,正在朝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构建物尽其用、各尽所能的劳动就业新格局”奋力奔跑。文/图 张亚东

扫一扫 更多精彩

扫一扫,加好友

咨询客服